瑞幸咖啡不知“垄断战略”,只讲了3个故事
赚钱有三种方式:
第1种呢叫做to C,赚大众消费者的钱。
第2种呢叫做to B,赚企业大客户的钱。
第3种呢叫做to VC,就是赚投资者的钱。
瑞幸咖啡属于典型的第3种,拿投资者的钱,疯狂的补贴消费者。
那么这种模式可以走多远,让低调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回顾瑞幸的闪电成长史。
瑞幸自2017年6月成立,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资本的助力,以惊人的速度疯狂扩张。2020年1月,直营门店数已经高达4507家,超越星巴克,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店品牌。
2019年5月17日,他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,创办仅18个月即上市,创造了中国的纪录。
瑞幸从成立到现在,他讲了三个故事:
一个呢是中国咖啡市场潜力巨大的故事;第2个呢是奶茶加盟,以及新零售的故事;第3个呢是最新的无人咖啡机的故事。
那么他讲的这三个故事,用故事不停的融资,然后用融资来疯狂的烧规模,结果是怎么样的呢?
那就是它疯狂的规模扩张,没有带来相应的盈利,反而持续的亏损。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,自2019年年底公司净亏损34亿元,到目前为止已经烧完了10亿美金。
那么2020年1月31日,一份匿名的做空报告,将瑞幸咖啡推向了信任的危机,股价当日大跌26.5%,一直在融资,从未赚过钱。
那么拿美国股市的钱,疯狂补贴中国的消费者,瑞幸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?
烧钱、打市场,用资本来催肥规模,这套打法可不可以呢?可以。
但是有一个战略前提,那就是它可以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形成事实垄断,垄断分供应垄断、渠道垄断、客户垄断三种类型。
(1)供应垄断
供应垄断,比如说像阿里云、谷歌的安卓系统、微软的office办公系统,由于他们实现了产品供应的唯一化,排他化,别人就只能使用他们的产品,所以他们做烧钱是可以的。
(2)渠道垄断
那么第2类呢叫做渠道垄断,比如说滴滴打车,拼多多,饿了么,这样的交易平台,它通过大量的补贴的方式,让上游跟下游形成平台交易习惯,所以它也可以形成渠道式的垄断,这样烧钱也是可以的。
(3)客户垄断
那么第3类叫客户垄断,比如说云南白药、茅台酒,他们在客户心目中,跟特定的品类形成挂钩,那么这种垄断就是基于客户心智模式的控制,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垄断。
所以烧钱就是为了形成这三类垄断之一。那么如果能形成这三类之一的垄断,烧钱是有意义的,否则就没有任何价值。瑞幸他们这种烧钱方式,它能实现垄断吗?
首先我们来看瑞幸能实现供应垄断吗?咖啡的供应是世界公开的,所以这一条是非常难以做到的。
第二,它能形成渠道垄断吗?消费者去买到咖啡这样的饮料的渠道太多了,所以他也很难形成渠道垄断。
第三,它能形成心智垄断吗?它很难像王老吉一样,在新的品类里边打开人们的心智第一印象,因为在咖啡领域,人们想起来的品牌印象是星巴克。所以心智垄断也很难。
再加上瑞幸先卖咖啡又卖奶茶,后面又做便利店,所以在客户心目中,瑞幸到底是做什么的,这个品牌已经开始混乱了。
所以瑞幸的客户心智垄断之路,看上去也遥遥无期。那么瑞幸像什么呢?它更像一个资本运作的高手,而不像品牌运作的专家。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,我们要判断瑞幸到底能走多远。
美国战略研究大师迈克尔波特有句名言,战略的本质是选择什么不该做。什么都做的公司也许最终什么都做不成。企业家一定要学习战略,因为战略就是减法的智慧,就是聚焦的智慧。
方向比方法更重要,选择比努力更重要。企业的成与败90%都源于战略方向选择的错误。学习战略就是学习一次做对,事半功倍的智慧。我是低调老师,学习改变命运,行动改变人生。
继续阅读: